谁来揭开千年陶俑之谜?

城事生活 湛江晚报 陈凯杰 刘活 浏览

小编:去年11月底,东里镇下湖村委会南包东村的村民谭革荣在家中挖坑建厕所时,挖出36个陶俑及26个“圣元通宝”,经专家们初步鉴定认为系当地传统民俗风水“镇位”陪葬品——陶俑。目前,这批陶俑已经安放市博物馆。

  去年11月底,东里镇下湖村委会南包东村的村民谭革荣在家中挖坑建厕所时,挖出36个陶俑及26个“圣元通宝”,经专家们初步鉴定认为系当地传统民俗风水“镇位”陪葬品——陶俑。目前,这批陶俑已经安放雷州市博物馆,供市民鉴赏。


东里镇南包东村出土的雷州陶俑

  陶俑在雷州市白沙镇赤坡铺、附城镇宾合村、东里镇南包东村均有出土,形成了一种地方特征。但事实上,这种陶俑为何物,有什么用途,目前,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日前,记者与雷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这些陶俑进行了一些资料搜集。工作人员表示,期望专家来揭开这个雷州千年陶俑之谜。

  雷州陶俑的出土环境

  雷州市白沙镇赤坡铺,是陶俑出土的其中一个地方。1983年全国普查文物时发现,该处墓群面积约20万平方米,各代墓葬重叠,大部分为宋代火葬墓,有青瓷、陶俑、褐色彩绘瓷罐和瓷枕等出土,同时伴有“元祐通宝”、“政和通宝”、“熙宁通宝”等北宋铜钱。

  在雷州市附城镇宾合村,在石棺出土陶亭、陶罐,还有陶四灵、十二生肖陶俑、“当圹”、“穿山”、“孝春”、“左屈客”、“东叫西应”等陶俑,代表墓主人身份的有“二千食禄”及“太山主簿”陶俑,还有陶鳄、笔架、兵符等,伴出有宋钱“圣宋元宝”。据古书《秘葬经》分析,该墓文物既有北方葬俗,又有南方特点,是汉越融合的结晶。

  在雷州市东里镇南包东村,在村民谭革荣屋角外墙出土,在1.2米深的松沙层中挖出36个陶俑,伴有“圣元通宝”铜钱以及两块无痕迹的地卷砖,没有明显的墓葬迹象,考古学者从而推断它不是二次葬。假如是墓葬地,那这些陶俑会按照一定的阴阳次序排布在棺材或者骨灰罐的周围,这次的出土有可能是当年的“风水师”给别人看墓地风水时用的道具。

  雷州陶俑的历史沿革

  记者从雷州市博物馆了解到,考古学者发现,雷州陶俑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手法、华丽的服饰、生动的姿态,很明显不是供观赏的艺术品。考古学者们还注意到,雷州没有发现制作陶俑的作坊遗址,那么,这些陶俑是本地烧制还是外来的呢?

  雷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雷州本身就是一部民族迁移融合史,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民族迁往雷州,为陶俑的外来提供可能。建国后,西安文物考古保护所在西安城周围发现陶俑和制作陶俑的残片,并断定系隋代到初唐窑址遗物。隋唐厚葬之风盛行,陶俑需求量大增,工匠们就采用模具成型。但雷州陶俑到底属于隋唐时期,还是属于宋代?是本地产品,还是外来陶俑?有待进一步考证。

  对雷州半岛地方史颇有研究的广东珠江文化研究学术委员陈立新认为,雷州半岛没有大山,但丘陵多。古人常用这些物品(即陶俑)代表“四灵”、“十二辰”来摆设风水镇位的陪葬品。这是典型的闽派风水习惯,自古从中原到福建、雷州一直有沿袭。在宋之后,虽然仍有沿袭,但随着纸明器的兴起,陶俑处于衰落之中。

  雷州陶俑的文字含义

  记者看到,这些陶俑在背后或在胸前刻有“青龙”、“白虎”等等文字,有什么含义呢?雷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文字资料。


陶俑背面都有文字

  陶俑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根据五行说:“青龙”代表东方的灵兽,方位为东;“白虎”代表西方的灵兽,方位是西;“朱雀”代表南方的神兽;“玄武”代表北方神。在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取其护卫之意。

  陶俑中的“穿山”,应解释为八卦廿四山。据《八宅明镜》记载,在探勘墓地时,区分是阳地还是阴地,如阴阳相犯,则有害人之意。八卦为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其所代表的方位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陶俑中的“透浪”,应解析为代表此地属水。

  陶俑中的“判官”,应理解是古代传说中的阴间官名。长得凶神恶煞、阴险狡诈,但绝大部分都心地善良、正直。大多数是判处人的轮回,对坏人进行惩罚,对好人进行奖励。陶俑中的“腾蛇”,禀南方火,为虚诈之神。性柔而口毒,司惊恐怪异之事。出“腾蛇”之方主精神恍惚,恶梦惊悸,得使门则无妨。

  陶俑中的“高里”,是否也称“蒿里”?为魂魄所归之处,且无贤愚高下区别?《秘葬经》载,从天子到庶人都有“蒿里老公”,后来也称“蒿里老人”。宋太宗的水熙陵和宋真宗的永定陵的明器中就有“蒿里老公”,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不断有出土,大都为陶俑。陶俑中的“石禄”,是否为“得禄”?根据古书《会海星平》中描述是与选择吉日有关。而陶俑中的“当圹”、“当野”,《通典》中把它比定为武士佣,组成一对作为“镇墓佣”。

  根据字面的理解,陶俑中的“奠碑”,即安碑记;陶俑中的“呼奴”、阴间的金童、玉女供墓主人使唤;陶俑中的“传送”,为阴间与阳间相沟通、能转达言语或物品的意思;陶俑中的“墓门亭掌”,主司墓地的一方官员;陶俑中的“伶听”、“孝春”、“地腾”、“左右屈客”、“玉狗”、“□听”以及“东叫西应”等究系何种明器,则未敢臆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名称都是人们按其功能或形象给所定。顾名思义,陶俑中的“十二地支方”,所表示的是各方位。

  雷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初步了解,雷州陶俑并非类似于真人的随葬明器,也不是人殉制度的异化形式,而是在当时普遍流行的随葬镇墓兽,主要起墓地风水镇位作用。当时的人们认为在墓中设置这些东西可以驱赶要侵入墓内的邪鬼或恶魔。雷州陶俑的出现,将对研究雷州半岛的葬俗文化提供宝贵依据,研究明确其用途,对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裨益之处。

  雷州本身就是一部民族迁移融合史,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民族迁往雷州,为陶俑的外来提供可能。

  建国后,西安文物考古保护所在西安城周围发现陶俑和制作陶俑的残片,并断定系隋代到初唐窑址遗物。隋唐厚葬之风盛行,陶俑需求量大增,工匠们就采用模具成型。但雷州陶俑到底属于隋唐时期,还是属于宋代?是本地产品,还是外来陶俑?有待进一步考证。

  雷州陶俑并非类似于真人的随葬明器,也不是人殉制度的异化形式,而是在当时普遍流行的随葬镇墓兽,主要起墓地风水镇位作用。当时的人们认为在墓中设置这些东西可以驱赶要侵入墓内的邪鬼或恶魔。

  雷州陶俑的出现,将对研究雷州半岛的葬俗文化提供宝贵依据,研究明确其用途,对雷州半岛民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裨益之处。

  资 料:雷州陶俑

  雷州陶俑,通高18cm,宋代,陶质,灰白色胎,质较软。人身兽冠,面部塑出眼、耳、口、鼻,身穿宽袖长袍,两手拱于胸前,下为原型底座,座前露有靴尖,头上冠饰为生肖动物,其首后刻有“地支方”,即:“子方”、“丑方”、“寅方”、“卯方”、“辰方”、“巳方”、“午方”、“未方”、“申方”、“酉方”、“戌方”、“亥方”。

  一部分是以陶兽形式出现,底座刻有“青龙”、“白虎”、“朱雀”、“龟(玄武)”、“穿山”、“透浪”、“金鸡”、“玉狗”、“腾蛇”、“地腾”。还有一部分人身兽冠的陶俑,其背后有阴刻“土地”、“判官”、“高里”、“石禄”、“当圹”、“当野”、“奠碑”、“呼奴”、“传送”、“墓门亭掌”、“伶听”、“孝春”、“左右屈客”、“□听”等字。每一个陶俑对应刻有一个代表性文字,都为阴刻。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