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陈后明:用脚修单车

城事生活 湛江晚报 李杰 浏览

小编:近日,他代表湛江42万残疾人参加全省残疾人技能展示活动,表现别具特色,受到省残联的好评。

  叻人档案

  在霞山区解放南路等街道的街边上,人们常常见到一个单车维修档,一位重度肢残人用脚为市民修车,敏捷、快速、熟练的动作,高超的技术,十分引人注目,人们叫他奇人陈后明。近日,他代表湛江42万残疾人参加全省残疾人技能展示活动,表现别具特色,受到省残联的好评。

  童年苦难意志坚

  陈后明1969年出生在雷州市调风镇里仁村的贫寒农家。他呱呱坠地便身躯畸形、双臂完全失去知觉,像两根干枯的藤条挂在双肩上,右脚极度萎缩宛如鸟爪,只有左脚稍为健全。他的到来给这个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带来更多的愁云和悲惨。父亲特意给他起名“后明”,意在鼓励儿子后天勤奋补不足,脚踏实地找光明。

  当时,陈后明一家4口全靠父亲修理单车和母亲务农维持生计,以稀粥、番薯和咸菜充饥。由于没钱医治,父亲在他4岁时才背他到当地医院求医,医生诊断后明是在胎中就已成了畸形,无法医治。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他父母的心,陈家蒙上浓浓的阴影。

  然而,后明一点也不气馁,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决意长大后要自食其力,不拖累家庭,不给政府和社会背包袱。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只有脚才是他的出路,在父母的耐心指导下,苦学用脚夹筷子、穿衣服、开锁等,训练生活自理能力。他的妈妈说:“后明到了7岁已经学会用脚自理生活,做各种家务,还能独立用脚劈柴、洗衣服。”

  后明虽然双手和右脚不灵,但聪明、伶俐,渴望读书,希望将来能以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他见到村里的小孩用单车链、木棍自制玩具枪,他也学着用脚做,并与小朋友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同龄的小朋友上学,他也缠着要读书,到了11岁父母才让他进了村里的小学。他听话、好学、认真,但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欺负,父母很不放心,全家便搬到英利镇调丰乡那里村,借用别人的地搭起茅屋居住,让后明继续就读二年级。然而没想到遭受的打击更大,被取笑与戏弄令后明无法忍受,于是被逼含泪辍学回家放牛,与牛为伴,一家人在英利镇住了整整8年。后因别人收回土地,便把养的牛卖掉,用得来的3000元搬到龙门镇买下80平方地,搭起临时茅屋一直住到现在。

  接父业用脚修单车

  陈后明从小喜欢看父亲修理单车,只要父亲拿起钳锤为别人修车,他总会凑上来,有时边看边帮助父亲用脚拿这拿那,忙个不停。后明高兴地说:“当时父亲不相信我当他的助手,怕我帮倒忙,但我早已暗中跟着父亲偷师学艺了。”

  14岁那年,一天,父亲一早出门到英利镇赶集修车去了,只有后明自己在家。一位镇上的干部下乡经过后明所住的那里村,刚巧车链坏了,十分焦急。村里人介绍后明家是修车的,并带着这位干部来到后明的家。后明见来者车链坏了,父亲不在家,他想,我虽然从未修过车,但从小向父亲学会了,便二话没说拿出工具用脚修起车来,一会儿车便修好了。这位干部见状,赞口不绝,表扬后明自强不息,能用脚修车,还很利索,十分感动,便掏给他1元工钱。后明不好意思地接过钱,自豪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修车的收入。”心里甜滋滋的。

  后明23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不幸病倒了,但为了一家生计,父亲仍然是坚持着带病修车,因而陈后明成了父亲的修车助手,常常跟随父亲一起出档。在父亲耐心的指导下,他认真地练习用脚夹锤、握钳,拆、修、装单车多个部件,很快掌握了单车维修的每一个程序,能独立修车继承父业了。父亲去世后留下母亲、兄妹3人和3000多元债务。坚强的后明暗下决心“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能生活,我要撑起这个家。”

  从此,陈后明开始他磨难、坎坷的修车生涯,用脚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他每天早出晚归,在龙门镇上,热情地为群众修理单车,靠着每天10多元的工钱、母亲打零工和妹妹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逐步还清了父亲留下的债务,放下了心中压着的大石,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陈后明的遭遇和自强拼搏精神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雷州市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逢年过节残联等单位主动上门慰问,送慰问品、慰问金;2004年,湛江、雷州两级残联资助6000元专款为他一家在龙门镇父亲留下的土地上建起20多平方米的平房,一家人生活虽苦,却过上较为安稳的日子。

  好心人纷纷 伸出援助之手

  “到湛江揾食,向城市发展”是陈后明独立生活后的愿望。他想龙门骑车人少,湛江会比龙门更有修车市场。

  2004年,两级残联为他家建起新房后,后明每天带上母亲上街,很快教会母亲独立修车,并在龙门镇上为母亲设了固定修车档口,他便于当年12月,带上修车工具,只身离开龙门来到湛江市区创业谋生。他想过在湛江市区摆摊做生意,帮助别人打工,但都因没有资金和残疾而一一放弃,最终还是重操旧业,上街修单车。然而,修车也并不象他想象那样一帆风顺,生活并不容易。5年来,他先后在湛江市六中、友谊派出所、湛江市第二中医院门口、邮电大厦对面花圃等多处设点摆摊,为市民修单车。但因修车人少,每天收入只能糊口,有时连两顿也解决不了。即使每月80元租住仅8平方的平房也交不起租。更为难堪的是没有固定摊档,无法安定经营,生活艰难。

  多亏湛江市区好心人多,周围的人见到后明的困难和处境都给于同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的从远处推车给他修,有的多付一些修车费,还有不少路过的爱心老人和社会人士也10元或者数十元资助,且不愿留名。陈后明在湛的几年间,每年“全国助残日”,都主动参加“助残服务一条街活动”,展示技能,用脚为市民修车服务,围观者挤得水泄不通,啧啧称赞“绝技”,了不起。

  陈后明在湛江虽然事业没有多大成就,道路仍然坎坷,生活清贫,但他一路洒下的泪和汗,却印证着他那不向命运屈服的品格和顽强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一位善良的海岛姑娘,与他共结连理。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