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藿香香满楼

城事生活 湛江日报 麦彩霞 浏览

小编:80年代前,咱村里人都住泥墙茅草房,未曾见过砖和石头。种了藿香后,全村人都盖起了‘藿香楼’,基本实现脱贫了。

  “80年代前,咱村里人都住泥墙茅草房,未曾见过砖和石头。种了藿香后,全村人都盖起了‘藿香楼’,基本实现脱贫了。”日前,记者走进英利镇三家村委会三家村,听着村民们兴味盎然地谈论村中的致富法宝——藿香,原三家村党支部书记蔡伟玉激动地如是说。

  情结藿香六十载

  踩着红土地的身躯,走进细雨润泽过的田园,一阵浓烈的藿香味扑鼻而来。

  “我开的药方,有不少都取自本村的药材。”村里的赤脚医生蔡美仑如是说。村民们指着圆形叶片的藿香,如数家珍:藿香全身都是宝,临床应用有治胃肠型流感、夏日感冒呕吐、胃肠病等。其叶子能榨油,用作香料畅销于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其枝用做制药、防病治病。就连常在藿香园中劳动的村民,都极少疾病。

  81岁的蔡伟玉告诉记者,村民与藿香已有60多年情结。早在1951年起,村里就大量引种药材,1960年村大队创办了一间药场,种有藿香、穿心莲、文且、金钱草等。收成后全部销售给当时的海康县药材公司。藿香从阳江引种而来的,属广藿香,当时属市场稀缺药材。直至农村体制改革后,药场解体,唯有藿香如传宗接代般,一年接一年地在村民的手中存活下来。

  “我们都是坡地栽培藿香,它无花无果,连根拔起后要隔年种。如果不是这样,这‘种’就断了。因此,它价贱时也要种,哪怕用来当柴烧。”被称为“劳动模范”的蔡汉壮说道。此时,村民纷纷回忆起一件事:时任村长的蔡伟玉,为了改变村中的茅草房,利用放电影的方式,带动村民种起了藿香。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村民种植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藿香得以逐年扩种,今年共种有900多亩藿香,丰收在望。

  藿香富了三家村

  因藿香发家的村民们围坐一团,争先抢着告诉记者,哪一户种藿香发家较历害。

  听听村民们的细数:林昌财3个子女都在包地种藿香,特别是收购藿香赚钱,都在县城盖了房。瞧瞧,连村里最穷的三仔,由于人口少分地少,这两年也种起了藿香,不也盖了两层楼。70多岁的蔡焕舜原有8亩藿香,2间茅草房因种藿香,才有了现今的楼房。45岁的蔡汉杰接下父辈的6亩藿香,供子女上大学都是靠藿香……

  言语间,记者得知,藿香种植成本低,每亩纯收入达7000多元。2003年“非典”时期,藿香成为国内紧缺药材,每公斤涨价达38元,一亩藿香纯收入约1.8万元。去年全村藿香经济收入约390万元。如今,藿香苗成了远近农民朋友们的抢手货,供不应求。

  村民们还说,2006年,村集体集资五万元钻深水井,架设电网,引水治旱,改善了生产条件,开发了两个连片藿香生产基地。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建起了50幢楼房,改变了过去低矮残破的茅草房,摘掉了全镇泥墙草屋最多村的“高帽”。

  目前,该村群众藿香种植初具规模,每年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家村种植藿香由传统农业转型为特色农业,藿香成为村里的经济支柱。逐步富了的三家村人,出钱出力投入村学校改造工程,拓宽校园,改善校容校貌。去年,村民踊跃捐款8万多元,建起了文化广场和篮球场,丰富村民的文化体育活动。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