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正名·走出去

城事生活 湛江日报 路玉萍 苗永 浏览

小编:雷文化一定要深挖 ●陈志坚(湛江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雷州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应该深入挖掘。2005年5月,在雷州市英利镇那停村出土一件大型有肩石铲与一件石拍,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是距今三千多年前雷民遗存的器物,尤其是石拍的出土有力地

  雷文化一定要深挖

  ●陈志坚(湛江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雷州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应该深入挖掘。2005年5月,在雷州市英利镇那停村出土一件大型有肩石铲与一件石拍,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是距今三千多年前雷民遗存的器物,尤其是石拍的出土有力地佐证了雷民槌麻制衣的历史。雷州的铜鼓文化、雷剧文化、石器文化和制衣文化等还可以继续挖掘,雷州的民俗文化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热带半岛海洋文化

  ●刘佐泉(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雷州文化除了古代图腾文化、民俗文化、陶瓷文化、建筑文化、书院文化等并未抓住雷州文化的根本特性,雷州文化实际上是热带半岛海洋文化。历史上的雷州人都视海洋为他们的经济生命线,以耕海为生活的一个主要来源。《汉书·地理志》记载了汉徐闻港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已与东南亚诸国直接交易。被称为“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所祭拜的雷神雷祖和“天下第一狗”的石狗都渊源或关联于热带半岛海洋。雷州文化是独树一帜的热带半岛海洋文化,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大观园的一朵奇葩。

  要为雷州文化正名

  ●龙鸣(湛江师范学院雷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保护与发展雷州文化首先要为雷州文化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何界定“雷州”文化是基本问题,他建议用“雷阳”文化取代“雷州”文化。正名之后要界定雷州文化的内涵,挖掘雷州文化的历史,支持文化学者的大力研究。有学者把雷州石狗的时间上限推到战国时期,这一点值得怀疑,许多人认为把时间推得越早越好,其实不然。正名和内涵是研究雷州文化的首要问题,务必先搞清楚。

  雷州文化要“走出去”

  ●牧野(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现在保护与发展雷州文化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是人才匮乏;第二是经费困难;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虽有博物馆、文化馆、石狗馆,但没有一个像样的雷剧馆;第四是研究工作滞后。虽与中山大学等保持联系,但内功做得并不好,研究工作有待加强,尤其是本土专家特别缺,理论建设有待完善。今后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旧项目,开发一些新的大工程,保护文化,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时以雷州石狗为切入点,加快理论建设的步伐。要让雷州文化“走出去”,扩大雷州文化的影响力。

  雷州历史大事记

  约七八千年前,雷州半岛已有人类生活。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郡县,雷州半岛时属象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平定岭南,设徐闻县,为合浦郡郡治。

  汉建武年间(约公元50年),班固著《汉书·地理志》,首次记载徐闻为通往南海、印度洋的口岸。

  隋开皇九年(589年),海康、吴川得名。

  唐贞观八年(634年),刺史陈文玉奏请朝廷改东合州为雷州,为“雷州”得名之始。

  唐天宝二年(743年),遂溪得名。

  宋开宝四年(971年),改雷州为雷州军,次年复为雷州。

  宋咸淳十年(1274年),知雷州军事虞应龙建十贤祠,纪念天禧至绍兴(1017~1162年)间谪居或经过雷州的十位名相贤臣。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改雷州军为雷州路,设海北海南宣慰司,治所在海康。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雷州路为雷州府,并置雷州卫镇守雷州半岛。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批准法租借地划界钦差大臣、广西提督苏元春与法国签订的《广州湾租借条约》,割让广州湾为法国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5年),廉江得名。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收回广州湾,湛江得名。

  1994年,海康县、吴川县、廉江县分别更名为雷州市、吴川市、廉江市,属湛江市管辖。同年,雷州市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