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加大对雷州文化的展示力度
省文化厅:省文化厅将在提供宣传平台、载体以及“走出去”展演项目等方面,帮助进一步提升雷州文化的知名度。一是帮助举办“雷州文化展览”。目前省文化厅已与湛江和雷州市委市政府初步商定,计划于今年底前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雷州文化展览”,内容主要包括雷州历史沿革、海洋文化、重要历史遗迹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石狗文化、雷剧等)、雷州窑出土文物、历史文化名人等。二是支持制作优秀雷剧、雷歌等文艺作品。扶持打造若干具有雷州特色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争取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三是积极推动雷州文化“走出去”。在我省组织参加的国内外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和相关文化活动中,优先安排雷州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
加大对雷州文物保护工作支持力度
省文化厅:一是支持雷州文物保护经费。在今年的省级文物保护经费安排中作个别调整,适当增加对雷州文化保护的投入。同时,从2012年起,省文物局将根据雷州市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项目申报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分年度向省财政及国家财政申请文物本体保护维修、保护规划编制、文物单位安防消防等方面的文物经费,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二是支持雷州市有关文保单位申报定级工作。包括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和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工作,并加强申报工作的业务指导。三是支持雷州市博物馆建设:今年重点支持雷州市博物馆完成消防维修任务;年内省文物局还将组织专家免费帮助雷州市博物馆完成馆藏文物鉴定定级工作,以确认馆藏文物的“含金量”。四是支持开展雷州窑研究工作。省文物局已协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博物馆等单位,今年内启动雷州窑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出版工作,明年上半年组织专业力量进行雷州窑的调查试掘和相关研究工作,条件成熟时举办有一定规模的雷州窑文物精品展。
加快创建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相关工作
省文化厅: 一是开展雷州文化整体性保护相关工作。组织省有关专家对雷州市委、市政府申报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指导,加快启动“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争取两年内能够设立,对雷州文化实行整体性保护。二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道产经费扶持力度。争取中央财政对雷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经费扶持,省也将对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实行重点扶持。三是加强理论研究。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举办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形式,提高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档次。
支持打造雷州石狗文化品牌
省文化厅:指导做好雷州石狗的原生态保护工作,维护好石狗的流布空间,传承好石狗信仰习俗与雕刻技艺。帮助雷州市充实完善现有的石狗陈列馆,提升展示效果。收集雷州文化的古老传说和民间故事等编辑成册。支持雷州市举办“雷州石狗文化节”和推动创建“雷州石狗文化公园”,整合相关文化资源,帮助雷州市打响“天下第一狗”的文化品牌。
链接:雷州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
雷州市是我省目前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雷州半岛中腹,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扼琼州海峡之咽喉,乃古代“海上丝路”之要津,素有“岭南名郡”、“天南重地”之称。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雷州半岛的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即“雷州文化”),雷州城是雷州文化的核心区域。雷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置徐闻县治、合浦郡治始,长期为县、郡、州、军、路、府、市之治所,是古代雷州半岛及环北部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雷州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陈文玉“德政彰明”开发雷州半岛,被尊为“雷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治理台政,任福建巡抚,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宋代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等“十贤”流寓传为佳话;鉴真、白玉蟾、憨山等大师在此传经布道;何庾、戴之邵、欧阳保等良吏兴教化、修水利;明末清初华侨领袖莫玖飘洋过海拓建越南河仙镇;著名学者陈昌齐著作等身、誉满京华……历代英才汇集推动了多种文化的融合,使雷州成为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拥有俚僚文化、闽潮文化、宗教文化、流寓和名人文化,风俗文化、红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催生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雷州傩舞、雷州换鼓、雷州陶瓷、醒狮。人龙舞等传统文化品牌。雷州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独有的人文特质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
· 雷州文化省级生态保护区获批 · 深挖·正名·走出去 · 雷州文化集中展示国内尚属首次 · 我市将扩建三元塔公园 创建“雷州文化大观园” · 省调研团“把脉”雷州文化 |